简介:
雷氏蝴蝶鱼(网蝶)Chaetodon rafflesii主要栖息在浅水岩石礁滩和潟湖的珊瑚礁外缘,也可以进入河口,在咸淡水交界处生活,通常活动在珊瑚生长丰富的15米深处,主要以软珊瑚和蠕虫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也啃食少量的石珊瑚、海葵、丝藻和大型贝类的外套膜。体宽阔侧扁,近椭圆形,黄色;眼部有黑纹覆盖,额头蓝色;背鳍边缘、尾鳍中部有黑纹;鳞片大,边缘暗色,整体在身侧形成网格状的图案。夜晚休息或受到惊吓时更换体色,黄色褪成灰白色或浅褐色,身体上部出现黑色的斑块,额头的蓝色变暗,嘴部变成棕色。幼鱼全黄色,仅有眼部的黑纹,背鳍和尾鳍的黑纹随着成长慢慢出现。背鳍硬棘12-13枚,软条21-23枚;胸鳍透明,基部黄色,鳍条15-16枚;臀鳍硬棘3枚,软条18-20枚。侧线鳞片30-37枚。种加词rafflesii是为了纪念英国政治家、军事家托马斯·斯坦福德·莱佛士爵士(Sir Thomas Stamford Raffles,1781-1826),他是新加坡最早的殖民统治者,并创立了伦敦动物学会(Zoological Society of London,ZSL),而他本人对马来西亚和爪哇的动植物非常感兴趣。
雷氏蝴蝶鱼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物种,在水族贸易中也不常见到,但是由于其没有食用价值,捕捞仅用于水族贸易,因此其自然种群的压力不大,有些地区的种群数量大约15个月就可以翻倍,而且它们的耐受能力相对于其他蝴蝶鱼要好,捕捞和运输方式合理的情况下,一百条个体的损耗仅15条。一旦习惯了水族箱环境,饲养保持也比较容易,在水族馆的饲养记录超过16年,需要注意的是,这个个体饲养在带有皮革珊瑚的水族缸里,如果是纯鱼缸饲养,则需要补充多种不同食物来保持它的身体健康。和其他蝴蝶鱼一样需要缸内有活石造景供其休息躲藏和啃食,也需要开阔的空地供其游泳,需要注意的是,用于观赏的软珊瑚、石珊瑚、管虫、贝类都在其自然食谱内,需要谨慎混养,另外不能混养凶猛鱼类或者相似形状配色的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