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S海水生物技术交流论坛

标题: 大西洋棘白鲳(Chaetodipterus faber) [打印本页]

作者: 小笼包    时间: 2019-12-11 15:46
标题: 大西洋棘白鲳(Chaetodipterus faber)
本帖最后由 小笼包 于 2019-12-22 16:37 编辑


↑ 不同阶段的幼鱼形态






中文名:大西洋棘白鲳
英文名:Atlantic spadefish, Angelfish, Moonfish, Ocean cobbler, Threebanded sheephead, Threetailed porgy
学名:Chaetodipterus faber
命名者及时间:Broussonet, 1782
同义学名:Chaetodon faber (Broussonet, 1782), Chaetodon plumieri (Bloch, 1787)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下门:有颌下门  Gnathostomata
小门:真有颔小门 Eugnathostomata
高纲:硬骨鱼高纲 Osteichthyes
总纲:辐鳍鱼总纲 Actinopterygii
纲: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亚纲:新鳍亚纲 Neopterygii
下纲:真骨下纲 Teleostei
高群:骨舌鱼高群 Osteoglossocephalai
总群:鲱形总群 Clupeocephala
群:正真骨鱼群 Euteleosteomorpha
亚群:新真骨鱼亚群 Neoteleostei
下群:宽鳍下群 Eurypterygia
派:栉鳞派 Ctenosquamata
亚派:棘鳍亚派 Acanthomorphata
类:棘鳍类 Acanthopterygii
亚类:鲈形亚类 Percomorphaceae
系:真鲈形系 Eupercaria
目:白鲳目 Ephippiformes
科:白鲳科 Ephippidae
属:棘白鲳属 Chaetodipterus

建议水族箱尺寸:5000升
饲养难度:难,不建议饲养
生物兼容性:珊瑚危险,小鱼谨慎,无脊椎动物危险
盐度:1.020-1.026
温度:24-26℃
性情:温和
食物:杂食。虾蟹等甲壳类,垃圾葵等小型水螅体,贻贝等软体动物,蠕虫等底栖小型无脊椎动物,以及水母、小鱼和浮游生物,藻类
最大体长:91厘米,通常40-50厘米
分布范围:热带西大西洋。美国东南沿海至马萨诸塞州,墨西哥湾北部到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包括百慕大和整个加勒比海地区
生活水深:3-40米
IUCN评级:LC 低危

简介:
大西洋棘白鲳Chaetodipterus faber是西大西洋的特有物种,同时也是西大西洋唯一的白鲳科鱼类,地理分布最北到新英格兰,最南端在巴西南部,组成大型鱼群生活,主要活动在20米以内的中上层水域,虽然是珊瑚礁鱼类,但也喜欢生活在沉船、码头、近海平台、石油钻井等人造环境中,在开阔水域有时能见到超过500个个体组成的大鱼群。幼鱼偏好红树林或更浅的沙质海底,有时也出现在河口等低盐度或浑浊水域,成一定角度倾斜的缓慢游泳,以模仿掉落在水中随水漂流的枯叶和红树豆荚;成鱼则多出现在岩礁或沉船等硬底区域。
大西洋棘白鲳全天摄食,中午时分是进食高峰,被认为是食谱最宽泛的珊瑚鱼之一,礁石上的海绵、软珊瑚、海葵、水螅体、甲壳类,海底的小型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羽毛海星,海面漂浮的藻类,中层水域的浮游动物,它们吃任何可以找到的食物,也是少数可以捕食水母的鱼类之一。但是因为它们的嘴很小,同时扁平的身体并不适合长时间的追逐,因此不常捕食小鱼。因为常被发现活动在藤壶和贝壳密布的河堤附近,推测其爱吃贝类。幼鱼通过拟态躲避捕食者,成鱼则体型巨大,因此其主要天敌是鲨鱼等大型掠食鱼类如小尾真鲨Carcharhinus porosus、松鲷Lobotes surinamensis等。
大西洋棘白鲳体宽阔侧扁,近菱形,全身密布细小的栉鳞,头部和各鳍也被鳞片覆盖。口鼻钝圆,嘴小,口上部没有牙齿,下部有细密排列类似刷子的小牙齿。背鳍前后分离,缺刻明显。第一背鳍硬棘8枚,第二背鳍硬棘1枚,软条21-24枚;胸鳍圆形,黑色,有鳍条17-19枚;臀鳍硬棘3枚,软条17-19枚;尾鳍幼鱼截平,成鱼微凹。侧线鳞片47-49枚。成鱼的上颌骨末端在鼻孔下方,前鳃盖骨边缘有细锯齿,额头骨化,双目之间有一个骨质的小突起。幼鱼深褐色至黑色,有一些不规则分布的褐色斑点,看上去像掉在水中腐烂的枯叶。成鱼体银白色或灰色,体侧有4-6条黑色的垂直条纹,第一条穿过眼睛,最后一条在尾柄,随着成长条纹颜色逐渐变淡消失,同时成鱼的第二背鳍和臀鳍呈三角形延长,看起来很像一些刺盖鱼(大神仙鱼),主要区别是神仙鱼(背鳍单一,完整无缺刻,且鳃盖后缘有尖刺)。
大西洋棘白鲳的两性成熟时间差不多,都在一岁左右,此时体长约为12厘米。每年5-9月会在美国大陆架特别是南卡罗来纳州附近聚集成大型的繁殖鱼群,这些繁殖鱼群的活动深度相比于生活深度更浅,成熟的雌鱼和雄鱼各自成对进行求偶仪式,而后形成“唇锁”(原文表达“lip lock”, Snyder&Burgess, 2016),一同冲上海面释放配子,完成交配。97%的鱼会在五月产卵,雌鱼在繁殖季中会多次产卵,一个雌性累计可以释放一百万枚卵,这些卵细小漂浮,在体外受精,约24小时后孵化,此时的仔鱼胸部鳍条发育良好,尾部鳍条才刚刚开始出现,仍然以卵黄囊为食,两天后开始积极的从外界摄食。仔鱼长成幼鱼时牙齿和侧线出现,幼鱼体长2厘米时体表出现明显的三条黑带;3厘米时出现第四条;4-5厘米时出现第五条。6-8月,当水温高于28℃,海水盐度在26.7-31.3‰之间时,这些近岸海域会出现大量的幼鱼,这些幼鱼和羊鲷Archosargus probatocephalus的幼鱼相似。大西洋棘白鲳的幼鱼可以在五年内快速生长到45厘米,5-10岁生长速度明显放缓,十岁以后体长没有明显的增长,最大可以长到91厘米,通常捕获的个体重1.4-4.5公斤,有记录的最大体重达到9公斤。自然寿命约8-10年,有记录的最大年龄是19年。
大西洋棘白鲳最早在1782年由法国自然学家Pierre-Auguste-Marie Broussonet首次描述为Chaetodon faber,后来改为当前采用的Chaetodipterus faber,目前的文献中没有发现其他的同义名。种加词“faber”词源是拉丁语,意为“灵巧、聪明、工匠、手艺人”。由于其体型巨大,因此少见于水族贸易,多作为原产地的食用鱼,但由于其群游性很好,因此有时出现在公共水族馆,特别是海底隧道这种大型展缸中。大西洋棘白鲳个性活泼大胆,并不怕人,在野外并不会因为潜水员的出现而逃离,甚至会主动接近潜水员,很可能是潜水员吐出的气泡吸引了它们。此外,大西洋棘白鲳具有一定的战斗力,因此海钓爱好者很喜欢它们,可以感受互相拉锯的乐趣,同时它们也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实在是垂钓的最佳对象。由于大西洋棘白鲳不是观赏鱼类,也不作为主要的经济鱼类进行捕捞,同时在人工饲养上也已成熟,因此对于它们的野外种群状况并不明确,也没有具体的法规和计划来控制其捕捞数量,但是由于其繁殖和觅食都组成大型鱼群,很容易造成过度捕捞,在马提尼克岛和瓜德罗普岛几乎已经见不到大鱼群了,只有零星十几个个体组成的小鱼群出现。
和所有植食的热带海水鱼一样,大西洋棘白鲳有很明确的雪卡毒素中毒风险,雪卡毒素主要来自鞭毛藻,也会集中在大型藻类和死珊瑚上,鱼类在食用这些藻类或捕食植食珊瑚鱼时会富集这些毒素,如果毒素的累积水平足够高,就会导致食用鱼肉的人中毒,中毒症状可以持续数周,在现有的中毒案例中,病人表现出肠胃不适、手臂和腿部肌肉无力、忽冷忽热、难以感受体表温度等症状,好在中毒的概率很低,因此大西洋棘白鲳还是普遍被食用,有文献称其鲜肉深灰色且有明显的霉味但是风味极佳(Horst&Lane, 2006),它的肉质坚硬成片状,很适合烤制或熏制,在西餐中可以搭配烤杏仁作为主菜。也可以油炸,菜谱会发在评论区。海钓的话应选用结实的钓线,比较合适的搭配是15-20磅的测试线、30磅的牵引线、小的圆形鱼钩,鱼饵可以使用水母、贝肉、鱿鱼肉或者虾肉。幼鱼可以在码头等近岸周边找到,而在平静的开阔海域可以看见成群的成鱼接近海面游泳,甚至会偶尔露出背鳍。如果在海面上看不见鱼群,可以用鱼线穿过一些水母肉或鱿鱼肉,将其固定在0.75磅的沉降片上,将其投入海中缓慢下降至底部,再以相同速度收回,可以吸引附近的鱼群。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前文说过大西洋棘白鲳是西大西洋唯一的白鲳科物种,但是2000年的时候,在佛罗里达的拉哥岛附近发现三条圆眼燕鱼(短翅蝙蝠)Platax orbicularis,捕获了其中两条送往波士顿的新英格兰水族馆饲养;在2004年时又在同一区域捕获两个个体,送往佛罗里达的坦帕水族馆。在野外可以发现这些入侵物种生活在大西洋棘白鲳的鱼群中一同活动,推测这些太平洋来的外地人是家庭水族箱饲养不下是被放生的,因此我并不建议家庭饲养白鲳科的鱼类,即便你买的时候尺寸很小,它们也会在短时间内成长到你的鱼缸装不下的程度,同时它们吃得多拉得多,对鱼缸维生系统的压力很大。

科属总介绍:
白鲳科Ephippidae分8属15种,体被小栉鳞,鳞片覆盖头部和背鳍、臀鳍、尾鳍。科名词源拉丁语 “ephippium”,意为“马鞍,鞍形”。白鲳科的物种有时作为观赏鱼类,但是幼鱼极难饲养,即便成功饲养也会很快长大失去好看的外观,而成鱼虽然饲养难度低,但体型过于巨大,对水体和维生系统的要求都很高,仅适于公共水族馆的巨型展缸。而作为食用鱼时有很明确的雪卡毒素中毒风险,这些毒素来自鞭毛藻等微藻,但是通常鱼体内累积的毒素浓度不会引起太激烈的中毒反应。
其中棘白鲳属Chaetodipterus有三种,属名词源是希腊语, “chaite”意为“头发,鬃毛”, “di”(二) “pteron”(翅膀,鳍),由于其最初描述为Chaetodon,应该是形容其细密的刷子一样的牙齿,后来可能是与蝴蝶鱼属冲突,因此改为从两个鳍的独特形态去描述这个属。棘白鲳属并不是主要的经济鱼类,但也被广泛捕获食用或饲养在公共水族馆的大型鱼缸或海底隧道等巨型展缸中。


作者: 小笼包    时间: 2019-12-11 15:48
补充菜谱
鲜鱼从背部下刀,贴着脊骨片开,切断腹部鱼刺,再将腹部鱼刺片下,得到第一块鱼肉,翻面同样方法得到第二块鱼肉,鱼骨和鱼头可以丢弃或者吊汤;取大碗加半杯牛奶,打两个鸡蛋,加两大勺墨西哥Salsa辣酱或美国Tabasco辣酱或其他自己喜欢的酱料,混合均匀;另取盘子加一杯面粉,黑胡椒、大蒜盐、洋葱粉混合均匀;取锅热油,将鱼肉沾上蛋液,均匀拍上粉料,放入平底锅慢煎,直到鱼肉熟透两面金黄取出;佐柠檬汁食用。




欢迎光临 PCS海水生物技术交流论坛 (https://www.pcsea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