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S海水生物技术交流论坛
标题:
蚀刻深花面海星(Bathyferdina caelator)
[打印本页]
作者:
小笼包
时间:
2022-7-3 16:21
标题:
蚀刻深花面海星(Bathyferdina caelator)
本帖最后由 猫又 于 2024-2-27 12:37 编辑
figure.jpg
(38.33 KB, 下载次数: 72)
下载附件
2022-7-3 16:23 上传
中文名:蚀刻花面海星
英文名:
学名:Bathyferdina caelator
命名者及时间:Arai & Fujita, 2021
同义学名: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棘皮动物门 Echinodermata
亚门:星形亚门 Asterozoa
纲:海星纲 Asteroidea
亚纲:Ambuloasteroidea
下纲:Neoasteroidea
超目:瓣海星 Valvatacea
目:显带目 Valvatida
科:角海星科 Goniasteridae
亚科:花面海星亚科 Ferdininae
属:深花面海星属 Bathyferdina
建议水族箱尺寸:
饲养难度:
珊瑚缸兼容性:
纯鱼缸兼容性:
盐度:
温度:
性情:
食物:
最大体长:
分布范围:日本周边,小笠原群岛(Ogasawara Islands)
生活水深:136-145米
简介:
蚀刻花面海星Bathyferdina caelator活体颜色反口面棕色,口腹面白色,边缘板的中心裸露区域深棕色。反口面的体板多边形至椭圆形,大小形态都差不多。口腹面板四边形,排列规则整齐,通常是扁平的。超边缘板长方形至桶形,从腕之间的位置至腕尖,边缘板的尺寸有规律的缩小,越靠近腕尖的边缘板越接近方形;每边6个边缘板;超边缘板和下边缘板在数量上和大小上都上下对应。反口面和口腹面的板上有玻璃浮雕状的凸起纹路,覆盖有薄薄的一层皮肤,皮肤上布满颗粒,边缘板上没有观察到这样的凸起花纹,同时薄皮和颗粒也仅覆盖边缘板的外围。每块侧步带板上有3枚峡沟刺,板中间有1或2道玻璃浮雕状凸起。有时第一块、第二块超边缘板和腕之间的口腹面板上有叉棘,但通常不分瓣,只有单个扇状的瓣膜。
同属两个物种的区别:蚀刻花面海星的反口面板、口腹面板和侧步带板上有浮雕纹路,边缘板没有;下边缘板上没有颗粒和小突起。艾雷花面海星Bathyferdina aireyae的边缘板上也有浮雕纹路;下边缘板中心裸露区域有时会有扁平的颗粒或凸起;Mah描述艾雷花面海星体表没有任何叉棘,但是在定种蚀刻花面海星时,重新检查了艾雷花面海星的标本,发现其中一个副型样本的边缘板和口腹面板上有大量叉棘,这些叉棘有不分瓣的也有多至5个瓣膜的,因此这一项存疑。
种加词是一个拉丁文阳性词,同位词意为“雕刻家”,指其反口面板、口腹面板和侧步带板上的玻璃浮雕样的花纹。
科属总介绍:
深花面海星属Bathyferdina有两个物种,特点是反口面和口腹面的板上有玻璃浮雕样的纹路,两个种的区别在物种正文中。属名前缀“bathy”意为“深”。
显带目Valvatida又称瓣海星目或有瓣目,包含约695个物种,分为17科172属。其中角海星科Goniasteridae包含70属约260个现生物种,是海星纲中最多样化也是物种最多的科之一,分布于世界所有海洋的大陆架边缘,大部分物种生活在深水,部分物种活动于热带浅水。角海星通常是中等大小的五腕海星,身体圆盘宽阔,腕短而宽呈三角形,有些物种腕和圆盘融合成五边形或五角形;反口面密布粒状突起,因此称为“种子星(gonium+aster)”,口腹面通常覆盖细小的柱状刺;叉棘通常是瓣状的;性腺位于间步带,也就是腕足腹面步带沟之间的区域。该科物种的鉴别关键是反口面的粒状突起、边缘板的形状尺寸、棘刺、口腹面的柱状刺突、牙齿等。
欢迎光临 PCS海水生物技术交流论坛 (https://www.pcseaz.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