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小笼包 于 2020-2-25 16:25 编辑
中文名:夏威夷天竺鱼
英文名:Waikiki cardinalfish
学名:Apogonichthys waikiki
命名者及时间:Jordan & Evermann, 1903
初始命名:Apogonichthys waikiki (Jordan & Evermann, 1903)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派:栉鳞派 Ctenosquamata
类:棘鳍类 Acanthopterygii
亚类:鲈形亚类 Percomorphaceae
系:虾虎鱼系 Gobiaria
目:钩头鱼目 Kurtiformes
亚目:天竺鲷亚目 Apogonoidei
科:天竺鲷科 Apogonidae
亚科:天竺鲷亚科 Apogoninae
族:天竺鱼族 Apogonichthyini
属:天竺鱼属 Apogonichthys
性情:温和
生物兼容性:珊瑚安全,小鱼安全,无脊椎动物安全
盐度:1.020-1.026
温度:22-28℃
食物:
最大体长:4.5厘米
分布范围:夏威夷群岛
生活水深:
简介:
夏威夷天竺鱼Apogonichthys waikiki很可能仅分布于夏威夷群岛的有限海域,目前没有在其他地区发现,模式产地在欧胡岛(Oahu island),种加词即取自模式标本采集地,欧胡岛的怀基基海滩(Waikiki)。隐蔽的生活在暗礁石缝中,夜行,仅在夜间可观察到。在某个生长阶段表现出和鸠斑天竺鱼高度的相似性,曾被认为是同一物种,目前的很多科学网站包括Worms和FishBase仍将其作为鸠斑天竺鱼Apogonichthys perdix (Bleeker, 1854)的同义名,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这种密切的相关性仅出现在夏威夷天竺鱼的一个生长阶段,因此珊海观图鉴库采用《Cardinalfishes of the World》的分类系统,将夏威夷天竺鱼作为独立物种收录描述。
鱼体深色斑驳,夜间会在身体中部出现一条浅色带,背鳍基部末端和尾鳍基部中间各有一个小白点,眼后部有放射状的深色短虚线,尾鳍通常带有红色调。
科属总介绍:
天竺鲷亚科Apogoninae包含36个属,分为14个族,其中天竺鱼族Apogonichthyini包含6个属,分别是天竺鱼属Apogonichthys、腭竺鱼属Foa、乳突天竺鲷属Fowleria、扁天竺鲷属Neamia、澳天竺鱼属Ozichthys、柄竺鲷属Vincentia。
天竺鱼族的鉴别特征:第一背鳍7枚硬棘(有时有隐藏的第八枚)或8枚;第二背鳍硬棘1枚,软条7-10枚;臀鳍硬棘2枚,软条7-9枚;尾鳍圆、截平或微缺。全身包括头部覆盖栉鳞,穿孔侧线鳞3-24枚。前鳃盖骨脊部平滑,边缘平滑或锯齿状,有狭窄的轻微骨化或未骨化的皮瓣;上神经骨3枚;上颌骨狭窄、缩小或缺失;基蝶骨小或缺失;尾神经骨一对;尾上骨3枚;尾下骨5枚,互相独立或(1与2融合)+(3与4融合)+(独立5),一枚或多枚与终端椎体融合。头和身体红色调、棕色调或黑色调,体侧没有条纹,通常有深色或浅色的斑点。
天竺鱼属Apogonichthys有5个已描述物种,模式物种鸠斑天竺鱼Apogonichthys perdix,此外有僧天竺鱼Apogonichthys ahimsa、褐天竺鱼Apogonichthys infuscus、鳍斑天竺鱼Apogonichthys ocellatus、夏威夷天竺鱼Apogonichthys waikiki,其中僧天竺鱼各方面都和鸠斑天竺鱼很相似,分类地位有待确认,但是珊海观图鉴库仍将其作为独立物种收录。属名后缀“ichthys”意为“鱼”,指该属的物种和天竺鲷属Apogon关系密切。
更多有关天竺鲷科的信息请参阅天竺鲷科综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