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人手懒,本来只想默默地在此学习,以减少自己翻缸的概率,但是,应了一位一直未曾谋面的朋友的许诺说要开缸记录一下,另外,也觉得开缸到现在,虽然时间很短,但有些感触,就开个贴分享一下。
从小时候妈妈给我买回来三条金鱼开始,我就喜欢上了养鱼,中间由于学业有十多年没养过,三年前参加工作,自己经济独立了,就又捡起了童年的爱好,这三年里,先后养过锦鲤,市面上常见的乱七八糟的热带灯鱼,后来逐渐进阶到南美短鲷和异形,到现在海水。养鱼的水从自来水进阶到RO水,养鱼的核心-过滤从没有过滤到自制DIY,再到如今的底滤。其中玩短鲷的短短一年让我对养鱼有了全新的很深刻的认识,尤其是水质的控制方面,这里十分感谢北京十里河雅园某位胖胖的卖短鲷异形的老板。
开始进入正题,半年多以前的一次三亚之旅让我感受到了海水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礁岩生态系统的魅力,于是决定养海水。但苦于租房子没有太大地方以及以后搬家的问题,就一直没有落实。但是我在工作之外的空闲时间有机会就上论坛上贴吧等等渠道学习海水缸的知识,从基本的海水开缸流程,海水生物生长水质数据到稍微深层次的海水缸过滤系统的组成及原理,还有不同海水生物的分类及生活习性等等一切我能在业余时间找到的海水缸知识。终于在2018年下半年有了开海水缸的机会-12月份,搬新家了,有足够大的地方让我安置一个海水缸。
饲养淡水的经验尤其是饲养短鲷的经验告诉我一个道理:养鱼的设备不能省,尤其是鱼缸尺寸方面。因为你总会想进新生物,没有合格的设备和足够大的尺寸是无法养足够的你喜爱的生物的。另外,个人养淡水总结“鱼少水多”是王道,尽量用大水体,生物尽量少,系统崩溃的可能性越小。基于上面自己的认识,我选择了家里空闲位置能放下且自己经济能承受得住的最大鱼缸尺寸--1.5m长 0.55m宽 0.55m高的主缸,鉴于本人较懒,又比较着急,便舍弃了DIY鱼缸及底缸的路线,直接去十里河拉了一套海魔方K150成品缸。12月18日,趁着休息,鱼缸拉回了家组装好,同时在买鱼缸的老板那里买了全套我经济能力能承受得起的最好设备;迈光250造浪 八爪鱼200int蛋分 八爪鱼V6循环泵 依罕加热棒(这个加热棒简直是个段子,本身是冲着依罕的牌子去的,结果发现底缸连依罕300W的加热棒都放不下,后又更换国内某不知名品牌800W加热“方块”),红海光学比重计及红海高钙盐,红海活沙两袋,菲律宾三号沙三袋。鱼缸中午拉来,组装好就到下午四点了,然后开始了漫长的灌水过程,600G的净水机,从下午四点放到了晚上十点。由于那时还没完全搬到新房子,我四点把水管子插上就走了,算时间晚上九点多应该能接满,想着到时再来关水。晚上八点多那会儿不放心,过来看了看,结果看到鱼缸的水接了一多半,水管子掉在地上还在出水,放置鱼缸的餐厅已经水漫金山,还是新铺没两天的木地板啊啊啊。。。紧急去楼下超市买了扫把水桶拖把处理。折腾完放好水已经十点多了,放水的同时把三袋半干的菲律宾海沙洗了洗,想着第二天还想下活石活沙,就又大概估摸着重量下盐,下盐后开加热开循环泵希望盐能化得快一些,下完盐下沙子,虽然洗了好多遍,但是下过沙子后鱼缸里依然煮了一缸淡牛奶。全部折腾完晚上十点半,回家陪老婆睡觉~
第二天上午来到新房子这边,鱼缸里依旧一缸淡牛奶,仔细观察,十多公斤盐都已经化完了,测了一下比重,大概1.020,就又下了一些盐,决定下午买两个内侧带绒的更细的滤袋帮助滤除悬浮的细沙,同时购买活石准备下缸爆藻。下午出发前,观察第二批下的盐基本化完,测量比重1.024,就把两袋活沙下了,水,更混了。。。不管了,出发买活石!
在就近的花鸟虫鱼市场上买了30多公斤泡水的活石,闻着没有腥臭味,应该还行。泡沫箱拉回家,往外拿活石的时候发现泡沫箱底部有n多活着的钢毛虫,看来活石新鲜度还不错。活石拉回家后,新问题就来了:粘石头造景,用的胶是奥斯达的造景胶,我感觉用法就跟水泥一样。起初由于没经验,还老想着粘一些“高难度动作”的造景,得拿手扶着,并且由于我是先放的海水,所以没法借助鱼缸后壁做支持造景,因此就造成刚开始造景很不顺离,倒了很多次。于是干脆放弃“高难度动作”造景,思索半天,把活石依据形状分为两类:块状的和片状的,以块状做“桥墩”,片状的做“桥面”进行“搭桥”,以“桥”为基本元素进行堆叠造景,使整个造景不借助胶的粘接就能站立成型,然后再用胶对活石之间的接触点进行粘接使之更加牢固。但是不能一次性把所有活石粘成一团,尤其是大缸,否则粘好的景入缸将会是难题,一方面重量重不好搬,另一方面在搬运进缸过程中粘接点的胶不一定能承受活石的重力。我自己的做法是根据整体造景的受力情况把整个景拆分为四五个小部分,入缸的时候将这几部分摆出造型即可,这几个小部分之间不再用胶粘。经过又一个晚上的奋战,粘好景,放在新餐桌上晾胶,用喷壶喷上些调好的海水保持活石湿润,回家睡觉~
20日,第三天早上,来到这里,水清了很多,但依旧是淡牛奶,打开底柜,滤袋不出意外地堵了,海水绕过滤袋直接进入了蛋分。再次测盐度,1.024,小心翼翼地把活石抬进鱼缸,照事先预想的样子摆出景,开灯,开始爆藻。这里我想着重说一下这个灯,我用的是Dsuny的LED灯,估计很少人听说过这个牌子,我结识这个牌子缘于养淡水鱼,当时想找一款能智能调控的淡水灯,于是便在某宝上搜,无意间注意到这个牌子的灯,发现这家店只买LED水族灯,海水的淡水的都有,并且所有的灯都是外观平平,就是一块块“板砖”,没有丝毫的“设计感”和“科技感”,起初我对他家是怀疑的,但没办法,支持智能控制的淡水水族灯除了他家就是X风的一款,但是X风的贵的要死,于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买了一款水草灯,后来在收到货后我发现我收到的水族灯的灯珠排布与我本身要买的那一款灯珠排布有细微的差别,再次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我问了他家的客服,没想到他家客服直接把我转给了他家产品设计经理(貌似是这个职位吧,记不太清了,对不住啊朋友!),并且那位经理亲自打电话给我跟我解释有差别的原因,并且还问我这款灯有其他什么问题,我就告诉他感觉光谱有些不对,他也很坦白告诉我说他家主打海水灯,淡水灯是在海水灯的基础上改的,希望和我探讨一下淡水水族灯的光谱问题。后来我自己查了一些资料并根据我已经用过的一些淡水水族灯的经验跟他讲了一些我自己的建议。他表示会根据我的建议对他们后续的淡水灯产品做出调整,并对我表示感谢。彼时我们已经通过几次电话,虽然那几次电话他一直很谦虚地和我探讨,直到他最后队我表示感谢我都对其抱有一丝怀疑,怀疑他说的会根据我的建议对后续产品进行修改只是客套话。沟通中他也介绍过他们公司,总结起来就是:完全国内品牌,国内几乎没市场,主打欧美市场。那时我也曾翻墙查过,发现国外确实不少海水缸玩家在用他们的灯。半年后,我们再次联系,他说他们的新淡水缸产品已经做成并投入市场了。作为对当初提出一些建议的感谢,他说给我寄来一款新淡水灯使用。在收到的新灯上,我真的发现了根据我的建议做出的改进,莫名的感动!他表示,还有一些当初提出的建议由于技术原因暂时做不出来,但他们会努力突破的。后来我们也有联系,逐渐成为朋友。如今开海水缸,果断选他们家,就冲着这个领头人的谦逊和求上进的态度!虽然灯还有一些小问题,但性价比真的很高,这里不方便透露价格,感兴趣的鱼友可以自己查,也希望大家多关注一下咱们国内自己的品牌。
上边安利了这么多,知道自己有打广告的嫌疑,但确实是我自己的真心话。接着讲开缸,20日开始开灯开设备爆藻,后来工作两天,回到家休息后,第一件事就是看鱼缸,无明显变化,仔细观察能隐约看见微量褐藻。25日出现明显褐藻,同时隐约观察到绿藻出现。27日,出现明显绿藻,褐藻减少但仍然存在。30日,活石上大量绿藻,同时缸壁上也出现绿藻。后续一直持续到2019年元月9日,一直是绿藻,活石上是长丝绒状绿藻,少量长条状绿藻,长条状绿藻可明显观察到有约2毫米的宽度,并会扭成“浪味仙”的形状(即麻花状,哈哈)部分长条状绿藻会被绞进造浪。缸壁上的绿藻呈片状,几乎没有长度,最鼎盛时能够观察到缸壁绿藻上有白色小虫子活动。爆藻期间设备全开,灯光每天早六点至晚九点,随时间变化灯光强度变化。并且根据情况补充纯净水9日,隐约观察到活石上的绿藻有变白迹象,缸壁上的绿藻衰减了许多。10日,匆忙简单除藻,下了两只翻砂海星试试水。由于工作原因,直到14日才能再次观察鱼缸。14日,绿藻明显大量变白,只有少部分还是绿色。海星正常,测试NO3值为零。刷藻下生物时机已到~
用当初养淡水用来修剪水草的剪刀给活石的水藻剃了个寸头,缸壁上的直接用刮藻刀刮了。处理掉的海藻能用网捞起来的就捞了,捞不起来的就随着水流进过滤了,刚处理完,鱼缸里一片“大雪纷飞”的景象,一个小时左右,水基本又变得清澈透明。看来循环系统还不错。15日,缸里进了第一批生物:宝石花 草皮 皮革 手指 脑 奶嘴 榔头 四条公子“小”丑 一条虾虎 一只白须龙虾 两只医生虾 七只除藻螺 六只假绵羊虾。藻缸进羽毛藻开灯开始运转。至此开缸完成,截止到现在,生物一切正常。
谈一下感受:第一点,很多人关于下海的预算问题。个人认为这是个很残酷的问题,下海要想玩好少走弯路,真的第一笔是要花大量的金钱的。看到一些新人连蛋分都光想舍不得买就中毒要下海,真的不建议。虽然有爱好和积极性,但初期买不起设备就执意下海要么后期玩不好上岸,要么后期还得花钱买好设备玩。并且更重要的是你玩不好的过程还会糟蹋多少生命?还有新手下海初期一定不能图省钱选小缸,很多人建议60方底滤缸起步,我觉得得90长,50宽配底滤起步。缸大水体稳定自然好养,无形中会减少后期生物的花费。30 40方缸加背滤这种微缸是给水质控制特有经验的大神玩得,玩得好的话小缸自然省钱。当然不排除有大神不用蛋分养小缸照样养得好,但是很可惜我们大多数人不是大神,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用大缸开启下海人生吧。用大缸必然也会增加第一笔的预算。但是用大缸养得好得话后期会减少不少生物上的花费。
第二,在决定养一种生物前一定要了解这种生物的基本习性。这是对你要养的这种生物很你缸里其他生物的生命负责,也是对你自己的钱包负责。至今仍能见到去买海水鱼却不知其必须要养在海水里的人。我相信来这个论坛的每个人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但我们除了了解其必须生活在海水里的习性外,还了解其他习性吗?什么水流?什么光照?是否需要喂食?冷水性生物还是正常的热带生物?吃什么?会不会吃掉缸里其他生物或者被吃掉?性情如何?同种可饲养几条?更深层点的是否是对水深和压力有一定要求的生物?只有了解到这些,我们才能基本保证刚能的和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崩溃翻缸的概率。
以上就是一个新手的小小感触,要学的还很多。希望各位鱼友都能顺利下海。 |
-
IMG_20181226_180151.jpg
(52.03 KB, 下载次数: 665)
-
IMG_20190104_084632.jpg
(55.4 KB, 下载次数: 679)
-
IMG_20190104_084640.jpg
(41.75 KB, 下载次数: 650)
-
IMG_20190109_085715.jpg
(55.47 KB, 下载次数: 682)
-
IMG_20190116_222513.jpg
(47.09 KB, 下载次数: 689)
-
IMG_20190117_111447.jpg
(66.14 KB, 下载次数: 667)
-
IMG_20190117_111509.jpg
(68.73 KB, 下载次数: 662)
-
IMG_20190117_111532.jpg
(70.01 KB, 下载次数: 680)
-
IMG_20190117_111537.jpg
(79.38 KB, 下载次数: 640)
-
IMG_20190117_111519.jpg
(75.76 KB, 下载次数: 688)
-
IMG_20190116_110244.jpg
(58.4 KB, 下载次数: 667)
-
IMG_20190117_111612.jpg
(52.62 KB, 下载次数: 677)
上一篇: 属于我的开缸记录下一篇: 下海开缸半年了,视频记录一下我的一缸普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