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S海水生物技术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小丑 养水 开缸
查看: 278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蝴蝶鱼属] 绿侧蝴蝶鱼、印度洋虎皮蝶(Chaetodon guttatissimus)

[复制链接]

1022

帖子

3

精华

1351

咸鱼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904

雷达勋章公子小丑勋章紫玉勋章蓝吊勋章进击的咸鱼金色时光逆袭的咸鱼爱心勋章土豪金勋章联合作战勋章潜水猫勋章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8-5 16: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幼鱼




不同灯光下的标本颜色


中文名:绿侧蝴鱼,印度洋虎皮蝶
英文名:Peppered butterflyfish, Spotted butterflyfish
学名:Chaetodon guttatissimus
命名者及时间:Bennett, 1833
同义学名:Chaetodon maculatus (Sauvage, 1891), Choetodon maculatus (Sauvage, 1891) (错误拼写)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下门:有颌下门  Gnathostomata
小门:真有颔小门 Eugnathostomata
高纲:硬骨鱼高纲 Osteichthyes
总纲:辐鳍鱼总纲 Actinopterygii
纲: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亚纲:新鳍亚纲 Neopterygii
下纲:真骨下纲 Teleostei
高群:骨舌鱼高群 Osteoglossocephalai
总群:鲱形总群 Clupeocephala
群:正真骨鱼群 Euteleosteomorpha
亚群:新真骨鱼亚群 Neoteleostei
下群:宽鳍下群 Eurypterygia
派:栉鳞派 Ctenosquamata
亚派:棘鳍亚派 Acanthomorphata
类:棘鳍类 Acanthopterygii
亚类:鲈形亚类 Percomorphaceae
系:真鲈形系 Eupercaria
目:蝴蝶鱼目 Chaetodontiformes
科:蝴蝶鱼科 Chaetodontidae
属:蝴蝶鱼属 Chaetodon
(鳞蝴蝶鱼集合 Lepidochaetodon group) (暂时归类于此集合)
亚属:装点蝴蝶鱼亚属 Exornator
*属及以上分类依照2017年《硬骨鱼支序分类法》,属下的两级分类依照维基百科 “Chaetodon” 条目,详见文末蝴蝶鱼属分类总介绍,由于资料有限,除“前齿蝴蝶鱼亚属”是现有中文名,其余集合和亚属的中文名是我根据拉丁文词源或物种共同特点拟定。

建议水族箱尺寸:500升
饲养难度:难
珊瑚兼容性:小心
盐度:1.020-1.026
温度:22-27℃
性情:温和
食物:杂食,各种活珊瑚,丝状藻类,蠕虫、甲壳类等小型无脊椎动物
最大体长:12厘米
分布范围:分布于整个印度洋海域,从红海南部到索马里到南非德班,东至圣诞岛,北至斯里兰卡,西至泰国和巴厘岛,穿过热带印度洋的所有岛屿
生活水深:3-40米
IUCN评级:LC 低危

简介:
绿侧蝴蝶鱼Chaetodon guttatissimus栖息在潟湖的珊瑚礁区和外海的珊瑚礁边缘,主要活动于25米的水深,通常小群活动,以珊瑚、蠕虫、甲壳类和藻类为食,有些资料将其标为珊瑚专食性。种加词 “guttatissimus” 词源是拉丁语, “guttatus” 意为“斑点”, “issimus” 意为“最高级,最高点”,应该是指其斑点一直延伸至背鳍顶端。
体宽阔侧扁,嘴略微伸长,眼睛有黑色条纹穿过;身体淡黄色至褐色,布满大小不一的棕色至深蓝色圆点,上半身呈垂直排列,腹侧水平排列;背鳍边缘黄色;臀鳍斑点密集且边缘有宽阔的乳白色边缘;尾柄有橙色细纹,尾鳍基部乳白色至淡黄色,中部有黑色细纹,后部透明;腹鳍乳白色。幼鱼与成鱼体色相似,但很短的时期内背鳍有假眼斑。背鳍硬棘12-13枚,软条22-24枚;胸鳍软条13-14枚;腹鳍硬棘1枚,软条5枚;臀鳍硬棘3枚,软条16-18枚。侧线鳞片34-43枚。和同亚属的几个物种外观相似但很容易区分,在圣诞岛与太平洋的点斑横带蝴蝶鱼(太平洋虎皮蝶)Chaetodon punctatofasciatus地理分布重叠,有自然杂交。
虽然有些资料将其标为珊瑚专食性,但是在圈养中依然有接受替代食物的可能,一旦其适应了人工投喂,是一个比较好保持的蝴蝶鱼,对于一些拒绝开口的个体可以用活的贻和蛤蜊进行诱食,或者提供一些活的石珊瑚供其啃食。饲养条件类似其他蝴蝶鱼,需要有活石和开阔游泳区域的温和鱼类纯鱼缸,缸内有良好的藻类生长有助于维持饲养,同属混养需要注意。饲养一个个体需要的最小水体是300升。

蝴蝶鱼属分类总介绍:
蝴蝶鱼科是一个庞大的家族,为了更确切的分类,科学家们做了许多工作,1988年S.D. Blum基于骨骼学的演化分支分析对整个蝴蝶鱼科的分类都是重要的里程碑,而现代的基因测序技术得出的结论与当年Blum的分析基本吻合,这使得蝴蝶鱼科以及蝴蝶鱼属的进一步分类逐渐明确,目前已经提出11个亚属。
总体来说蝴蝶鱼属可以分为五大类,其中以蝴蝶鱼属模式物种四斑蝴蝶鱼Chaetodon capistratus为核心的集合会永远留在蝴蝶鱼属中,而剩下的物种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集合,分别是鳞蝴蝶鱼集合Lepidochaetodon, 前齿蝴蝶鱼集合Megaprotodon, 蒙面蝴蝶鱼集合Rabdophorus以及由强壮蝴蝶鱼Chaetodon robustus和它的近亲组成的一个未命名集合,这四个集合很有可能会从蝴蝶鱼属中分离出去成为新的独立的属。但是目前尚不确定鳞蝴蝶鱼亚属Lepidochaetodon是不是单系群;同时也不明确菱形蝴蝶鱼亚属Rhombochaetodon是独立谱系还是应该归类到装点蝴蝶鱼亚属Exornator中;以及鳞蝴蝶鱼亚属Lepidochaetodon在演化分支上是否确实与菱形蝴蝶鱼亚属Rhombochaetodon 和装点蝴蝶鱼亚属Exornator亲缘更近而远离蝴蝶鱼属的其他谱系特别是前齿蝴蝶鱼亚属Megaprotodon。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物种目前还无法归类,暂且将其标记为“分类不明确Incertae sedis”,这些物种很有可能是狭义的蝴蝶鱼亚属或者强壮蝴蝶鱼集合的成员。
随着研究的深入,分类地位一直都在调整,前颌蝴蝶鱼属Prognathodes的物种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作为亚属归类到蝴蝶鱼属中,直到后来才像朴蝴蝶鱼属一样将其独立出来作为独立的属进行描述。前齿蝴蝶鱼亚属Megaprotodon曾经是蝴蝶鱼科独立的属。目前较为公认的11个亚属分别是蝴蝶鱼亚属Chaetodon (Linnaeus, 1758), 琴蝴蝶鱼亚属"Citharoedus" (Kaup, 1860), 椭圆蝴蝶鱼亚属Corallochaetodon (Burgess, 1978), 竖纹蝴蝶鱼亚属Discochaetodon (Nalbant, 1971), 装点蝴蝶鱼亚属Exornator (Nalbant, 1971), 三角蝴蝶鱼亚属Gonochaetodon (Bleeker, 1876), 鳞蝴蝶鱼亚属Lepidochaetodon (Bleeker, 1876), 前齿蝴蝶鱼亚属Megaprotodon (Guichenot, 1848), 蒙面蝴蝶鱼亚属Rabdophorus (Swainson, 1839), 菱形蝴蝶鱼亚属Rhombochaetodon (Burgess, 1978)有争议, 方蝴蝶鱼亚属Tetrachaetodon (Weber & Beaufort, 1936)。其中装点蝴蝶鱼亚属Exornator包含了过去的Burgessius亚属和Heterochaetodon亚属;鳞蝴蝶鱼亚属Lepidochaetodon包含了过去的Tifia亚属;蒙面蝴蝶鱼亚属Rabdophorus包含了过去的Aspilurochaetodon亚属和Chaetodontops亚属;菱形蝴蝶鱼亚属Rhombochaetodon包含了过去的Roaops亚属;同时有学者主张菱形蝴蝶鱼亚属应整体纳入装点蝴蝶鱼亚属,此处仍将其作为亚属描述。具体的演化和分类分析请参见蝴蝶鱼属的综述文章。
在过去生物技术尚不发达的年代,很多亲缘关系极远的物种都曾被归类到蝴蝶鱼属中,比如刺尾鱼目金钱鱼科的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 因为有相似的大小和外形,以及独特的带有头部骨板的仔鱼而被认为是蝴蝶鱼属的物种,也有些物种仅仅是因为色彩鲜艳体型小或者是不同寻常的外观而被归类为蝴蝶鱼,比如毫无关系的一些斗鱼物种。

蝴蝶鱼科总介绍:
蝴蝶鱼科Chaetodontidae是最广为人知的珊瑚礁鱼类,包含12属120多种,其中蝴蝶鱼属Chaetodon最多,目前已发现并命名的有88个种。蝴蝶鱼科的鱼类外形和颜色相差较大但体色一般都很鲜艳,通常是黄色或白色的底色上带有强对比的深色花纹,同时利用穿过眼睛的条纹和身体后部的假眼点来迷惑捕食者。体长9到30厘米不等,侧扁。口小吻尖,端位,略可伸缩。牙齿细长尖锐,密集排列成刷子状。全身覆盖小型弱栉鳞或圆鳞,鳞片延伸到背鳍和臀鳍,侧线完整但不明显,呈弧形。背鳍连续或稍有凹口,有硬棘6到16枚,软条15到30枚。臀鳍硬棘一般3枚,多至5枚,软条14-23枚。尾鳍圆形或截平,有15枚分支鳍条。
全球性分布,主要在热带海域,少数物种也生活在温带,也有部分物种能进入河口或者海湾,其中以印度-西太平洋地区最为集中。常见于浅水珊瑚礁或沙质海草地附近,水深通常20米以内,也有部分物种生活在200米的深水。我国有9属约57种,主要分布于南海,少部分进入东海南部。
蝴蝶鱼是典型的日行性鱼类,白天外出多群游或成对出现,利用视觉觅食,也能通过眼神互相交流,在表达攻击意图时会使暗色花纹消失同时增强底色让自己的体色更为明亮醒目,受惊吓时会迅速躲入珊瑚礁或岩石缝中;晚上在礁洞内休息。食性变异大并且针对不同的食物进化出了长短形状各有差异的嘴,有的啄食礁岩表面和缝隙中的小型无脊椎动物及藻类,有的在水层中捡食浮游动物,有的只吃活珊瑚的水螅虫等。不管是啄食无脊椎动物还是啃食珊瑚礁上的藻类,蝴蝶鱼都对珊瑚礁的良性发育起着积极作用。
蝴蝶鱼是一夫一妻制,成群活动时也会与伴侣游在一起,如果一对被分开,其中一条会向上游动以确定对方的位置。固定的伴侣关系至少会保持三年,而有些蝴蝶鱼可能终生配对。有时观察到成对的鱼常伴有一条无性别的幼鱼,推测当成鱼中有一条死亡后该幼鱼会成熟并成为新的伴侣,这一推测目前还未证实。关于蝴蝶鱼繁殖行为的研究并不全面,但有资料显示,热带海域的繁殖活动主要集中在冬季和早春,温带海域主要在仲夏时节,有些种群全年皆可繁殖产卵。它们会一对一的进行求偶,雌性准备产卵时身体会明显的膨胀,此时雄鱼会在雌性下方游动,用嘴轻推其腹部,引诱其游向海面,并在海面同时喷射配子,之后立即游回居住的珊瑚礁或海底,产卵行为通常在黄昏。某些蝴蝶鱼的落单雄鱼会在别的鱼成对交配时冲上去,将自己的精子加入到配子云中,以期延续自己的基因。由于它们的交配场所和栖息地深度一般相差10-15米,推测其没有育幼行为,但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证实这一点。
卵为透明球形,有浮力,孵化时间约为28到30小时,孵化后仍在水面漂浮,卵黄上有一滴油状物使其保持倒挂。个体长到约5.5毫米时成为仔鱼,它们头部的刺愈合成骨质的薄板,这在珊瑚鱼中是独一无二的,薄骨板的鞘延伸到头部以外,形成背侧和腹侧的刺,形态各有差异,仔鱼会经历两个月左右的浮游期,之后会沉入海底回到珊瑚礁生活,一般在夜间落地,定居后会迅速变态发育成幼鱼,薄骨板会在落地后的几周内被身体吸收。幼鱼通常独居,游泳慢,抵抗力也较弱,所以许多种蝴蝶鱼幼鱼在背鳍后端会长有深色圆斑作为假眼,同时有条纹穿过眼睛,以此让捕食者认错头尾,从而争取逃脱时间。有些种类的幼鱼会作为其他大型鱼的清洁鱼。许多种类的蝴蝶鱼幼鱼与成鱼的体色不同,多数种类长大后假眼斑会消失,而穿过眼睛的条纹则会保留。幼鱼约一年后性成熟。
尽管很多蝴蝶鱼很难在人工环境中饲养成活,它们在水族市场中依旧十分受欢迎,如果想要饲养蝴蝶鱼,应该提前了解其习性,准备好开口用的食物并且确保与缸内现有的生物没有冲突。由于蝴蝶鱼体质特殊,不耐运输且大多携带寄生虫和病菌,再加上毒捕的情况,很容易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精神压力和互相争斗造成感染和体质虚弱,所以严格的检疫是必须的,没有足够的海水饲养经验还是不建议尝试蝴蝶鱼。
由于蝴蝶鱼漫长的浮游期,即便是容易饲养的品种也难以人工繁殖,因此市场上贸易的蝴蝶鱼都是野外捕捉且多数无法长时间饲养。尽管多数的蝴蝶鱼都被IUCN评为LC(低危),但是他们所面临的最大威胁并不是种群数量稀少,而是日渐萎缩的栖息地。蝴蝶鱼对于珊瑚礁的依赖性极强,它们的食物大部分来源于此,因此一个地区的蝴蝶鱼种群数量能够很好的反映出当地珊瑚礁的数量和健康情况,蝴蝶鱼种群也是环境学家判断海洋生态的重要指标之一。珊瑚礁需要蝴蝶鱼,同时蝴蝶鱼也依靠于珊瑚礁,一旦珊瑚礁不复存在,蝴蝶鱼也会很快随之消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感觉不错感觉不错 觉得不太好觉得不太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珊海观 ( 浙ICP备2021006481号 )

GMT+8, 2024-11-25 01:50 , Processed in 0.083134 second(s), 30 queries .

站长QQ641742589

如果对本站的发展有建议的话还请随时联系站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