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塔斯马尼亚马海星
英文名:
学名:Evoplosoma tasmanica
命名者及时间:McKnight, 2006
同义学名:Hippasteria tasmanica (McKnight, 2006)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棘皮动物门 Echinodermata
亚门:星形亚门 Asterozoa
纲:海星纲 Asteroidea
亚纲:Ambuloasteroidea
下纲:Neoasteroidea
超目:瓣海星 Valvatacea
目:显带目 Valvatida
科:角海星科 Goniasteridae
亚科:马海星亚科 Hippasterinae
属:Evoplosoma
建议水族箱尺寸:
饲养难度:
珊瑚缸兼容性:
纯鱼缸兼容性:
盐度:
温度:
性情:
食物:
最大体长:
分布范围:
生活水深:
简介:
无图无介绍。
种名词源是地名塔斯马尼亚。
科属总介绍:
Evoplosoma的海星是规则的五腕海星,有一个大的中央体盘,该属中的大多数物种生活在深海中,推测其食性为深海珊瑚和其他刺细胞动物。属名中“soma”意为“身体”,但是前半部分并没有查到确切的意思,因此中文名暂缺。
显带目Valvatida又称瓣海星目或有瓣目,包含约695个物种,分为17科172属。其中角海星科Goniasteridae包含70属约260个现生物种,是海星纲中最多样化也是物种最多的科之一,分布于世界所有海洋的大陆架边缘,大部分物种生活在深水,部分物种活动于热带浅水。角海星通常是中等大小的五腕海星,身体圆盘宽阔,腕短而宽呈三角形,有些物种腕和圆盘融合成五边形或五角形;反口面密布粒状突起,因此称为“种子星(gonium+aster)”,口腹面通常覆盖细小的柱状刺;叉棘通常是瓣状的;性腺位于间步带,也就是腕足腹面步带沟之间的区域。该科物种的鉴别关键是反口面的粒状突起、边缘板的形状尺寸、棘刺、口腹面的柱状刺突、牙齿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