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闪光鱵 于 2017-3-11 20:21 编辑
你可能曾在水族馆中看到过一群形貌古怪的鱼类,它们头朝下游动,身体细长,全身被坚硬的骨板覆盖,身体的末端不是尾鳍,而是一根尖锐的棘刺……面对它们,你是否曾惊叹于大自然的奇妙? 这一群鱼就是条纹虾鱼(Aeoliscus strigatus),隶属于海龙目虾鱼科(Centriscidae),今天,以此开头,我们来走进虾鱼科的世界。依照惯例,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虾鱼科的亲戚朋友们。 海龙目是一个奇葩辈出的家族,但以海马和海龙最为出名。这个目的所有成员都行动缓慢,其中的一些几乎算不上会游泳,但却与以速度著称的鲭科(Scombridae)是近亲。传统上海龙目包括6科,但分子结果显示豹鲂鮄科(Dactylopteridae)、鼠䲗科(Callionymidae)和蜥䲗科(Draconettidae)等也要并进来,这样海龙目就多了很多长相相对平易近人的成员,比如说美丽的花斑连鳍䲗(Synchiropus splendidus)。
海龙目发育树,这图在原网站被删掉了所以只有小图了
这矫健的身姿属于一条鲭科的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
中国管口鱼(Aulostomus chinensis)是一种掠食性的海龙目
这不是鱿鱼,是一条红烟管鱼(Fistularia petimba),同样是以小鱼为食的鱼类,体长可达两米
剃刀鱼(Solenostomus paradoxus)也相当奇特
欧洲海马(Hippocampus hippocampus)可以忍受较低的盐度
飞海蛾鱼(Pegasus volitans),腹鳍特化可以在沙上爬行
绚丽的花斑连鳍䲗(Synchiropus splendidus)属于鼠䲗科
虾鱼科的所有成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第一背鳍退化成为一根鳍棘。和海龙一样,它们有一根细长如管的嘴巴,可以摄取远处的食物。虾鱼科的成员都喜欢头朝下活动,一方面为了伪装,一方面也是为了摄食,把长嘴靠近猎物当然比整个身体贴上去容易得多。 虾鱼科最为著名也最为特殊的一种,就是条纹虾鱼(Aeoliscus strigatus),也被叫做“刀片鱼(razorfish),它的身体极度扭曲,第一背鳍长在了身体的末端,它的下面是依次第二背鳍、尾鳍和臀鳍,小小的腹鳍在身体中部,全身被透明的骨板包裹,十分僵硬,远看确实就像一只虾一样。条纹虾鱼是头朝下倒栽葱式游动的,必要时也可以像普通的鱼一样游动,移动速度在海龙目中可以算是高速——然而机动性近乎为0,抓它可以直接下手,毫不费力,虾鱼被抓出水甚至还会跳,不过只是没有包在骨板里的那部分蹦跶蹦跶,完全扭转不了被抓的现实。虾鱼倒栽葱活动的原因可能是为了躲藏在海胆中,黑色的条纹就像海胆的棘刺一样,可是我并没有找到任何一张图是虾鱼在海胆旁边的,自己养的虾鱼也对冠海胆毫无反应,所以一直对这个保持怀疑,有知道的可以跟我说一下。 条纹虾鱼的第一背鳍很容易折断,基本上不在海里的虾鱼第一背鳍都是折的,可能是运输时碰撞导致,并不影响生活只是对强迫症很不友好,有一阵子我直接以为虾鱼背鳍天生就是折的,因为我买到的所有条纹虾鱼第一背鳍都是折的…
注意它各鳍的位置,这条第一背鳍就是折的
虾鱼属有两种,这是斑纹虾鱼(Aeoliscus punctulatus)
虾鱼科内有另一个与虾鱼属非常类似的属:玻甲鱼属(Centriscus),这个属也有两种:玻甲鱼(Centriscus scutatus)和澳洲玻甲鱼(Centriscus cristatus),与虾鱼不同,这个属虽然常见,但一般是作为小杂鱼在渔获物里面出现,没见过谁在鱼缸里进行饲养。 玻甲鱼(Centriscus scutatus)会集成巨大的群体,并到相对远离海底的水中活动,如虾群一般壮观,这可能是其在我国沿海被称为“小虾鱼”的原因。与虾鱼属不同,玻甲鱼属可以适应相对较深的海水,玻甲鱼(Centriscus scutatus)一路打到了333m深的海域,可惜主要还是在2-15m深的水里活动,只能算是浅海鱼。
玻甲鱼(Centriscus scutatus)
玻甲鱼会集成很大的群体
资料稀缺的澳洲玻甲鱼体型较大,可达30厘米
C. henrichsi,已经灭绝了,它所处的更新世离我们并不久远
虾鱼科另一个常见的属便是丧心病狂的长吻鱼属(Macroramphosus),就是这个只有两个物种的属从北冰洋一路打到南冰洋,从近海分布到远海,从海面到六百米的深海都是它们的地盘。这个属最常见的(不是分布最广的)是长吻鱼(Macroramphosus scolopax),一般在水族馆里混养巨螯蟹,个人认为是比较好的选择,都喜欢弱光,生境比较类似,然而这几乎是长吻鱼出现在水族馆里的唯一方式…… 与虾鱼相比,长吻鱼机动性更强,但是游速这个硬伤还是没改,游泳仿佛在随波逐流。长吻鱼会跑到开阔海面上,这个时候就成了不折不扣的远海薯条,吃完这条鱼群还在一米以内,毫无防御能力,长吻鱼在海面的群体有时比在深海的群体密集得多,规模也更大,这种变化可能是为了御敌,然并卵。
一条长吻鱼在海鞘间觅食
就是扎嘴…
细长吻鱼(M. gracilis)分布更广,更适应远海,但图很少
体型较大的连鳍长吻鱼属(Notopogon)是一类深海小型鱼类,分布下限为610m,在没有任何适应深海的特化的小型鱼类里面算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上限虽然只有几十米,但数量不多,大本营依然在深海里,且小型鱼类很少有人关注,所以几乎没有活体图,网上查到的基本都是死的透透的标本。人们对它和下面的大鳞长吻鱼所知甚少,资料几乎为0,在网上查到的资料都基本只有寥寥数语,相比起深海的海龙目,人们更乐意去研究同深度那些会发光的鱼类,如灯笼鱼。
长棘连鳍长吻鱼(Notopogon xenosoma)
小眼连鳍长吻鱼(Notopogon macrosolen),下限500m
李氏连鳍长吻鱼(Notopogon lilliei),难得的活体图
也是李氏
某种灯笼鱼,灯笼鱼在深海和远海都是薯条一样的存在
当然连鳍长吻鱼属再深也只有六百来米,下面这个红白相间的家伙是水深竞赛中真正的赢家:条纹大鳞长吻鱼(Centriscops humerosus),大鳞长吻鱼属唯一一种,世界上最深的海龙目物种,它的分布下限达到惊人的一千米,这是一个何等壮观的成绩,与长吻鱼科共享浅水珊瑚礁的科在这里基本都已经销声匿迹,雀鲷科、盖刺鱼科、海龙科、蝴蝶鱼科等珊瑚礁鱼类主导的类群大多都已经在三百米以上消失,像鮨科这样比较泛化的也只到八百米左右,一千米的深度已经是灯笼鱼巨口鱼鮟鱇这些怪物的主场了。 大鳞长吻鱼虽然处在深海但依然干着老本行的工作,它生活在大陆架斜坡上,在茫茫黑暗中搜寻小型的无脊椎动物,巨大的眼睛可以帮助它在黑暗中定位。与它同一深度有许多鱼类都演化出了发光器,如灯笼鱼、角鮟鱇和巨口鱼,而大鳞长吻鱼则没有任何改变,完全继承了祖先的衣钵,但这么坚持也可能也是它不能继续向下进入半深海带的缘故,总之无论如何它已经帮虾鱼科甩了传统海龙目其他五科800m,也算是一个伟绩了。
条纹大鳞长吻鱼(Centriscops humerosus)
野外的大鳞长吻鱼,活体图非常少见
这个个体体色很深
虾鱼科约在75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与海龙目其他物种分道扬镳,它与同样具备骨板的海龙科没有直接的进化关系,海龙的骨板是后来才出现的。虾鱼科虽然只有12种,是一个很小的科,但所有物种都十分奇特,是大自然精美的作品。虾鱼科没有被作为中药使用,同时也没有遭到严重的捕捞,相比海龙科和海蛾鱼科而言非常幸运,但生态环境的破坏可能会对虾鱼科的一些成员构成严重的威胁,希望大家都能自觉保护海洋,让我们百年之后的人们仍能在海洋中目睹虾鱼的奇特,而不是在博物馆里欣赏写着“XXX,于全新世由于人类活动灭绝”的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