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短尾拟天竺鱼
英文名:Many-band cardinalfish
学名:Apogonichthyoides brevicaudatus
初始命名:Apogon brevicaudatus (Weber, 1909)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派:栉鳞派 Ctenosquamata
类:棘鳍类 Acanthopterygii
亚类:鲈形亚类 Percomorphaceae
系:虾虎鱼系 Gobiaria
目:钩头鱼目 Kurtiformes
亚目:天竺鲷亚目 Apogonoidei
科:天竺鲷科 Apogonidae
亚科:天竺鲷亚科 Apogoninae
族:圆竺鲷族 Sphaeramiini
属:拟天竺鱼属 Apogonichthyoides
性情:温和
生物兼容性:珊瑚安全,小鱼安全,无脊椎动物安全
盐度:1.020-1.026
温度:22-28℃
食物:
最大体长:11厘米
分布范围:澳大利亚北部和印度尼西亚。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阿鲁群岛(Aru Islands)的Jedan Island
生活水深:
简介:
短尾拟天竺鱼Apogonichthyoides brevicaudatus通常在离岸的海底拖网中发现。浅棕色至黄色,沿着鳞片行的排列方向有棕色的条纹,鱼鳍深棕色至黑色,第二背鳍和臀鳍靠近基部有黑斑。种加词意为 “brevis”(短) “caudatus”(尾巴),指其以身体的长高比例来说,相对短且宽的尾柄。
科属总介绍:
天竺鲷亚科Apogoninae包含36个属,分为14个族,其中圆竺鲷族Sphaeramiini包含7个属:拟天竺鱼属Apogonichthyoides、银口天竺鲷属Jaydia、圣天竺鲷属Nectamia、黑腹天竺鲷属Xeniamia、鳍竺鲷属Pterapogon、鳍天竺鲷属Quinca、圆竺鲷属Sphaeramia。其中拟天竺鱼属Apogonichthyoides包含23个已描述物种,模式物种Amia uninotata (Smith & Radcliffe, 1912),图鉴库收录为单斑拟天竺鱼Apogonichthyoides uninotatus,属名后缀 “–oides”意为“有…的样式”,指其类似于天竺鱼属Apogonichthys,但是拟天竺鱼属的尾鳍多截平,而天竺鱼属的尾鳍圆。
族的鉴别:背鳍有三种质数形态,(第一背鳍硬棘7枚;第二背鳍硬棘1枚,软条9-10枚)或(第一背鳍硬棘7枚或8枚;第二背鳍硬棘1枚,软条9-14枚)或(第一背鳍硬棘8枚;第二背鳍硬棘1枚,软条9-10枚),第三或第四枚背鳍硬棘最长,第一背鳍有第八枚硬棘的话,缩小成可见的细小棘刺,或隐藏在皮下不可见的刺片,由游离的第六枚远端桡骨支撑,第二背鳍的第一枚分段软条分支;胸鳍软条13-17枚;臀鳍硬棘2枚,软条8-13枚,第一枚软条分段且分支;尾鳍叉形、微凹或截平,主要分段鳍条9+8枚,中间15枚分支,上下鳍条不分支,不分支的前流鳍条最长的分段或硬棘化。头和身体被栉鳞,包括前背、鳃盖脸颊、胸部、两个腹鳍腋和全身,栉鳞覆盖向尾鳍基部;前背鳞片1-3枚,栉鳞或圆鳞;穿孔侧线鳞23-27枚,侧线鳞有多个孔。胃和肠苍白或黑色,腹膜苍白。上颌骨缺失;牙齿全部绒毛状细牙,组成一排或多排齿带在前颌骨、齿骨、犁骨、颚骨上;发育完全的鳃耙7-38枚;眶下骨6枚,骨架连接在第三枚;基蝶骨存在;前鳃盖骨脊部平滑,边缘锯齿状;上神经骨2-3枚;椎骨10+14枚或10+15枚;肋骨8枚;胸膜骨8-9枚;尾神经骨一对;软骨尾上骨3枚;尾下骨5枚,互相独立或第1和2枚、第3和4枚融合,同时3和4融合成的骨板与中心轴骨融合;下尾轴骨分离。
更多有关天竺鲷科的信息请参阅天竺鲷科综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