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无环带蛸、无环带两鳍蛸
英文名:Plain-spot octopus、Plain-spot ocellate octopus
法文名:Poulpe annelé
德文名:Krake、Pulpo
西班牙语名:Pulpo ensortijado
学名:Amphioctopus exannulatus
命名者、时间:Norman,1993
拉丁异名:Octopus exannulatus(Norman,1993)
分类地位:动物界Animalia
软体动物门Mllusca
头足纲Cephalapoda
鞘亚纲Coleoidea
新鞘类Neocoleoidea
八腕总目Octobrachia
八腕目Octopoda
无须亚目Incirrate
蛸总科Octopodoidea
蛸科Octopodidae
两鳍蛸属Amphioctopus
分布范围:印度-马来西亚海域,从菲律宾、泰国至澳大利亚北部。
最大胴长:5cm;整体长度20cm;体重75g。
分类特征:体卵形,体表被规则的卵圆形乳突。体白色,外套背部和头冠部具4条黑带,各腕腕缘具黑色纵线。具眼点,眼点无闪光圆环。腕短,腕长为胴长的2~3倍。腕吸盘2列,每腕吸盘120~190个,雄性茎化腕吸盘60~80个。成熟雄性第2和第3腕具2~3个十分扩大的吸盘。每半鳃鳃小片7~8个。
饲养难度:
生活习性:生活在热带水域,底栖于沙质或泥质浅水水域,以及浅水珊瑚礁或海藻床,栖息水深0~84m。初孵幼体营浮游生活,一段时间后底栖。雌性产小型卵,卵径约4mm。
饲养:
IUCN评级:LC 低危
两鳍蛸属总介绍:
两鳍蛸属已知16种,其中膜蛸Amphioctopus membranaceus为本属模式种。两鳍蛸属的种类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水域,主要是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少数种类分布在大西洋。属的特征为短腕型,腕长一般为胴长的2~3倍。侧面腕间膜深,背面腕间膜浅。这个属可以被分成两个小群,一个是有眼斑的,一个是没有眼斑的。
两鳍蛸属最初由Fischer在1882年描述,他把已经命名描述的膜蛸Octopus membranaceus(Quoy and Gaimard,1832)定为模式种。到了1929年,Robson认为两鳍蛸属的种类应该被归类到蛸属里,并且给它们起了个名字叫沙蛸集合aeginaspecies complex,因为它们与沙蛸有明显相同的地方,而两鳍蛸属则是被认为是无效的了。后来在2002年,Gleadall认为应该把这个集合归类到两鳍蛸属里。到了2004年,Gleadall把沙蛸集合上升成了属叫Schizoctopus,并把短蛸列为该属的模式种。2005年时,Huffard和Hochberg重新启用了两鳍蛸属这个名字,并把沙蛸集合分类其中,现在Schizoctopus被认为是两鳍蛸属的一个后来的同义名词。
在国内有分布的两鳍蛸有沙蛸Amphioctopus aegina、短蛸Amphioctopus fangsiao、鹿儿岛蛸Amphioctopus kagoshimensis、边蛸Amphioctopus marginatus、膜蛸Amphioctopus membranaceus。两鳍蛸属的蛸类观赏性都比较高,而且比较聪明。但是它们的饲养难度也比较高,容易暴毙,而且很不耐运输。
蛸类不能和虾蟹海葵鳝混养,也最好不要和珊瑚养在一起因为它们会推珊瑚。如果和鱼混养的话鱼一定要远大于蛸。蛸类对水质没有什么特别要求,但对水质波动和药物较敏感。因此大换水和下药时要小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