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小笼包 于 2022-6-27 08:56 编辑
中文名:疣突海星
英文名:
学名:Toraster tuberculatus
命名者及时间:Gray, 1847
同义学名:Astrogonium tuberculatum (Gray, 1847), Goniaster tuberculatus (Gray, 1847), Pentagonaster tuberculatus (Gray, 1847), Tosia tuberculata (Gray, 1847)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棘皮动物门 Echinodermata
亚门:星形亚门 Asterozoa
纲:海星纲 Asteroidea
亚纲:Ambuloasteroidea
下纲:Neoasteroidea
超目:瓣海星 Valvatacea
目:显带目 Valvatida
科:角海星科 Goniasteridae
亚科:Pentagonasterinae
属:Toraster
建议水族箱尺寸:
饲养难度:
珊瑚缸兼容性:
纯鱼缸兼容性:
盐度:
温度:
性情:
食物:
最大体长:
分布范围:
生活水深:
简介:
疣突海星Toraster tuberculatus成微弱星形或强烈星形,腕尖迅速变窄变尖,Mortensen描述其活体颜色为“美丽的红色”。
反口面的板圆形至多边形,极度突起,大部分板的表面裸露光滑,板的边缘和一些次级板的表面覆盖着大而均匀的圆形球状颗粒,特别是与边缘板接触的一侧,板的大小基本均匀,径向上没有明显的大小变化,有时初级一圈的板较大;板之间的筋膜沟(Fasciolar groove)发育良好;板上有大的分瓣叉棘,通常在反口面板二等分的位置。筛板(棘皮动物中,海水进入脉管系统的孔)多边形,板上有两个或多个丘疹状小孔,腕径向之间的筛板没有小孔。边缘板肿胀突起,腕径向之间的边缘板长度大于宽度,远端的边缘板则更宽,但是尺寸变小,相比于TosiA属和Pentagonaster属,疣突海星的身体厚度较薄,表面板和边缘板也相对较小。类似于反口面板上的增大的分瓣叉棘有时也出现在边缘板上;像反口面的板边缘上那些球形大颗粒一样的颗粒覆盖在部分超边缘板和下边缘板的表面外围,尤其是靠近体侧的那面,颗粒有时也会零星地散布在板的表面;边缘板之间有发育良好的筋膜沟;突起的倒数第二片边缘板缺失;腕长一半的位置到尖端,腕两边的多片边缘板(3-6枚)互相接触;靠近腕尖的边缘板更加突起,远离腕尖的边缘板则更宽。口腹面的板多边形,有颗粒覆盖,颗粒的形态与反口面板和边缘板的颗粒完全相同,颗粒的尺寸相较于Tosia属和Pentagonaster也较小。 沟刺(Furrow spine)增大,每块板上的数量相对较少,约1-3枚。副步带板(Subambulacral)增厚,颗粒状,与口腹面覆盖的粗颗粒难以区分。侧步带板(Adambulacral)水平放置,方向对称,表面正对体外侧的峡沟(furrow-straight)。
科属总介绍:
疣突海星是一个单种属,属名中"tor"意义不明,"aster"则表示“星形”,种名意为“疣粒,结节”。
显带目Valvatida又称瓣海星目或有瓣目,包含约695个物种,分为17科172属。其中角海星科Goniasteridae包含70属约260个现生物种,是海星纲中最多样化也是物种最多的科之一,分布于世界所有海洋的大陆架边缘,大部分物种生活在深水,部分物种活动于热带浅水。角海星通常是中等大小的五腕海星,身体圆盘宽阔,腕短而宽呈三角形,有些物种腕和圆盘融合成五边形或五角形;背面密布粒状突起,因此称为“种子星(gonium+aster)”,口腹面通常覆盖细小的柱状刺;叉棘通常是瓣状的;性腺位于间步带,也就是腕足腹面步带沟之间的区域。该科物种的鉴别关键是背面的粒状突起、边缘板的形状尺寸、棘刺、口腹面的柱状刺突、牙齿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