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小笼包 于 2022-7-3 16:28 编辑
A.反口面;B.布满颗粒的外皮和体板;C.去除颗粒后可以看到体板的玻璃浮雕状凹凸的纹路;D.超边缘板中心的裸露区域;E.下边缘板的中心裸露区域;F.口腹面;G.口腔区域和峡沟刺
中文名:艾雷花面海星
英文名:
学名:Bathyferdina aireyae
命名者及时间:Mah, 2017
同义学名: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棘皮动物门 Echinodermata
亚门:星形亚门 Asterozoa
纲:海星纲 Asteroidea
亚纲:Ambuloasteroidea
下纲:Neoasteroidea
超目:瓣海星 Valvatacea
目:显带目 Valvatida
科:角海星科 Goniasteridae
亚科:花面海星亚科 Ferdininae
属:深花面海星属 Bathyferdina
建议水族箱尺寸:
饲养难度:
珊瑚缸兼容性:
纯鱼缸兼容性:
盐度:
温度:
性情:
食物:
最大体长:3-4.5厘米
分布范围:菲律宾,瓦努阿图,所罗门群岛,新喀里多尼亚
生活水深:91-408米
简介:
艾雷花面海星Bathyferdina aireyae成星形,中央体盘宽而腕短,体盘和腕中央有径向的脊微微隆起,腕三角形,腕与腕之间以大圆弧连接。活体颜色反口面棕色,超边缘板的裸露区域深红棕色,口腹面浅褐色。反口面板圆形至多边形,口腹面板多边形至方形,反口面板、口腹面板和边缘板都覆盖着有均匀颗粒的外皮,去除掉颗粒外皮后,每块反口面板和边缘板上都镶嵌着浅浅的玻璃浮雕纹路。边缘板块状增厚,板边缘有密集的颗粒覆盖,这些颗粒与体板上的颗粒连成一片,板中央有一个边界清晰的圆角矩形裸露区域;每边有边缘板12-18块,下边缘板数量一致;下边缘板的颗粒覆盖更多,中心裸露区域大约只有上边缘板裸露区域的四分之一,少数下边缘板在中心裸露区域有扁平的颗粒或疣状突起。反口面、边缘板、口腹面都没有叉棘(但是在2021年定种这个属的新物种时重新检查了保存的标本,发现其中一个副型标本的边缘板和口腹面板上有大量叉棘,这些叉棘有不分瓣的也有多至5个瓣膜的,因此这一项存疑)。
同属两个物种的区别:艾雷花面海星的反口面板、口腹面板和边缘板上都有浮雕样纹路;下边缘板的中央裸露区域有时有扁平的颗粒和凸起。蚀刻花面海星Bathyferdina caelator的边缘板没有浮雕纹路;下边缘板也没有颗粒和凸起;有时第一块、第二块超边缘板和腕之间的口腹面板上有叉棘,但通常不分瓣,只有单个扇状的瓣膜。
种名是为了纪念加州科学院(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无脊椎动物系的策展助理Marie Airey (1977-2005)。
科属总介绍:
深花面海星属Bathyferdina有两个物种,特点是反口面和口腹面的板上有玻璃浮雕样的纹路,两个种的区别在物种正文中。属名前缀“bathy”意为“深”。
显带目Valvatida又称瓣海星目或有瓣目,包含约695个物种,分为17科172属。其中角海星科Goniasteridae包含70属约260个现生物种,是海星纲中最多样化也是物种最多的科之一,分布于世界所有海洋的大陆架边缘,大部分物种生活在深水,部分物种活动于热带浅水。角海星通常是中等大小的五腕海星,身体圆盘宽阔,腕短而宽呈三角形,有些物种腕和圆盘融合成五边形或五角形;反口面密布粒状突起,因此称为“种子星(gonium+aster)”,口腹面通常覆盖细小的柱状刺;叉棘通常是瓣状的;性腺位于间步带,也就是腕足腹面步带沟之间的区域。该科物种的鉴别关键是反口面的粒状突起、边缘板的形状尺寸、棘刺、口腹面的柱状刺突、牙齿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