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S海水生物技术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小丑 养水 开缸
查看: 279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镊口鱼属] 黄镊口鱼、黄火箭(Forcipiger flavissimus)

[复制链接]

1022

帖子

3

精华

1351

咸鱼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15904

雷达勋章公子小丑勋章紫玉勋章蓝吊勋章进击的咸鱼金色时光逆袭的咸鱼爱心勋章土豪金勋章联合作战勋章潜水猫勋章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4-19 14:5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笼包 于 2019-12-29 19:29 编辑




中文名:黄镊口鱼,黄火箭
英文名:Yellow longnose butterflyfish, Forceps butterflyfish
学名:Forcipiger flavissimus
命名者及时间:D. S. Jordan & E. A. McGregor, 1898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下门:有颌下门 Gnathostomata
小门:真有颔小门 Eugnathostomata
高纲:硬骨鱼高纲 Osteichthyes
总纲:辐鳍鱼总纲 Actinopterygii
纲: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亚纲:新鳍亚纲 Neopterygii
下纲:真骨下纲 Teleostei
高群:骨舌鱼高群 Osteoglossocephalai
总群:鲱形总群 Clupeocephala
群:正真骨鱼群 Euteleosteomorpha
亚群:新真骨鱼亚群 Neoteleostei
下群:宽鳍下群 Eurypterygia
派:栉鳞派 Ctenosquamata
亚派:棘鳍亚派 Acanthomorphata
类:棘鳍类 Acanthopterygii
亚类:鲈形亚类 Percomorphaceae
系:真鲈形系 Eupercaria
目:蝴鱼目 Chaetodontiformes
科:蝴蝶鱼科 Chaetodontidae
属:镊口鱼属 Forcipiger
*依照2017年《硬骨鱼支序分类法》

建议水族箱尺寸:700升
饲养难度:难
珊瑚兼容性:小心
盐度:1.020-1.026
温度:21-27℃
性情:温和
食物:肉食,珊瑚、海绵、管虫、海胆、蠕虫、甲壳类等
最大体长:22厘米
分布范围:印度洋-太平洋的热带海域
生活水深:2-145米
IUCN评级:LC 低危

简介:
黄镊口鱼(黄火箭)Forcipiger flavissimus广泛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的热带海域,是镊口鱼属甚至蝴蝶鱼科中分布范围最广的鱼,北至日本南部,南至豪勋爵岛,包括印度尼西亚到巴布亚新几内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到夏威夷,东太平洋的加利福尼亚海岸线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墨西哥和夏威夷沿海也有发现,在适温的北纬36度到南纬32度之间几乎呈环状分布,仅在大西洋缺席,因为它们无法跨越好望角,而印度洋与东大西洋之间有强冷洋流阻隔,毫无疑问,如果有机会跨过这些障碍,黄镊嘴鱼也能在大西洋繁衍生息。而全球性分布的原因在于其漫长的浮游期,这使得它们有很多的机会去到新的地方定居,黄镊口鱼要长到7厘米的大小才会结束浮游期落地生活,此时它们会变态发育成为我们常见的黄色模样(其他有关繁殖的信息详见文末蝴蝶鱼科总介绍),这一点和镰鱼(神像)Zanclus cornutus十分相似,镰鱼也要经历漫长的浮游期,地理分布几乎呈环形,也正因如此,你根本见不到“小”的黄镊口鱼和镰鱼。
黄镊口鱼多栖息于珊瑚生长丰富的潟湖和面向公海的开阔珊瑚礁区,主要啃食珊瑚的水螅体和海绵、管虫等,也捕食石缝中的蠕虫甲壳类等无脊椎动物,还喜欢棘皮动物如海星、海胆等的管脚,在岩礁洞穴或石缝中睡觉或躲避危险。幼鱼单独活动,成鱼单独或成对或三条一起活动(一对成熟伴侣与一条无性别亚成体,详见文末蝴蝶鱼科总介绍),也有观察到不超过五个个体的小群。黄镊口鱼是坚定的一夫一妻制,自然界中固定的伴侣关系可以保持7年或更久,关于这种伴侣选择机制的成因目前没有定论,但因其没有育幼的顾虑(关于其繁殖的信息详见文末蝴蝶鱼科总介绍),可以推测主要原因是领地意识,两人(或三人)守护领地和资源显然比单独守护更有效,因此进化出了固定伴侣的一夫一妻制。黄镊口鱼的领地意识很强,白天会结伴巡视领地范围内的珊瑚礁,声学行为是主要的交流和统治领地的方式,它们会通过复杂的身体动作发出声音来宣示领土边界和其他社会信号,而竞争者可以通过声音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来判断主人的体型和竞争力,长时间持续的高强度声音彰显着主人强壮的体型和宽广的领地范围。自然状态下黄镊口鱼极少发生正面冲突或追逐驱赶的行为,偶尔观测到的攻击行为也发生在同性之间,雌性之间的攻击一般是为了守卫领地之内的食物资源,而雄性之间的攻击一般是为了雌性伴侣。自然寿命18年或更久。
黄镊口鱼可以说是蝴蝶鱼科里最亮眼和独特的物种之一,拥有一个明亮的纯黄色身体,除了尾柄下方有一个小的黑色假眼斑外没有任何其他花纹和颜色,身体呈菱形,嘴尖伸长,长度约为身体长度的31.4%,用于深入石缝和珊瑚骨取食,头部上方为黑色,下方灰白色,胸鳍、尾鳍透明,背鳍、腹鳍、臀鳍和身体一致的黄色,身体后部有蓝色细边。背鳍硬棘12-13枚,软条19-25枚,第一背鳍末端不相连,呈羽毛状排列;臀鳍硬棘3枚,软条17-19枚。外观与长吻镊口鱼Forcipiger longirostris几乎一模一样,除口鼻长度外,黄镊嘴鱼背鳍硬棘数量更多,外形更接近方形,长吻镊口鱼外形较圆润,略呈卵形,主要的外观区别在于头部(见图四),黄镊口鱼的胸部白色区域没有斑点,鳃盖边缘的弧度更大,同时面部的黑白分界线穿过眼睛,因此其眼睛下部有一小块白色区域(死后虹膜的黑色会褪去),它们的地理分布范围大部分重叠。
黄镊口鱼十分强壮容易饲养,在大水体的岩礁造景缸或温和鱼类的纯鱼缸中能很好的适应圈养环境,也会积极的接受各种活食和冷冻食品,但是由于其嘴形细长,因此取食饲料不太容易,由于其身体极扁,因此喂食应少量多次,食物种类也应丰富多样以满足其营养需求。不建议与珊瑚混养,因为它们会啃咬各种软珊瑚、石珊瑚和管虫,有时也骚扰观赏类,它们也会吃鬼手海葵,但当有更心宜的食物时它们不会考虑鬼手。黄镊口鱼在鱼缸中会有很多有趣的行为,例如肚皮朝天倒着游泳,隔着玻璃与饲主互动,或者在饲主将其捞出水面时朝着饲主吐水等。当它们从黑暗中到光下时身体会变成白色,如新鱼从包装中取出或者鱼缸开灯的时候,如果在白天黄镊口鱼的身体快速变白又恢复,需要注意是否有鱼攻击它们或者鱼缸的水质恶化。饲养黄镊口鱼的水体不能小于150-200升,最好在700-800升的水体中饲养,1000升以上的水体可以饲养已配对的两条或者三条,最好先于其他鱼入缸,否则它们很有可能抢不到任何食物,同时过强的水流也会让它们十分吃力。
黄镊口鱼极容易感染各种海水寄生虫,包括大小白点,可以耐受铜药和低比重等常规治疗手段,当其身体状况不好时需要及时采取手段,否则很容易引起继发性的细菌感染等其他病症,其嘴部或鱼鳍基部因感染充血产生红色区域在鱼缸内终身都不会恢复。捕捞时也应选用柔软材料制成的细密捞网或用盆带水取出,否则会因为捞网挂住长嘴或鱼鳍造成损伤或撕裂,同样的道理,运输也应选用足够大的包装袋让其可以转身,否则你只能收到一根断掉的嘴巴、破碎的鱼鳍和一只扎破的袋子。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虽然黄镊口鱼容易饲养,但对于水质的要求仍然比其他科的鱼类高得多,需要洁净流通的稳定水质,因此不建议新手饲养,当你有一定的海水饲养经验以后,可以在纯鱼缸中尝试黄镊口鱼,建议从实体店选购泳姿正常、呼吸频率适中、体壮活泼、无明显外伤、眼睛与鱼鳍无红血丝的个体。

蝴蝶鱼科总介绍:
蝴蝶鱼科Chaetodontidae是最广为人知的珊瑚礁鱼类,包含12属120多种,其中蝴蝶鱼属Chaetodon最多,目前已发现并命名的有88个种。蝴蝶鱼科的鱼类外形和颜色相差较大但体色一般都很鲜艳,通常是黄色或白色的底色上带有强对比的深色花纹,同时利用穿过眼睛的条纹和身体后部的假眼点来迷惑捕食者。体长9到30厘米不等,侧扁。口小吻尖,端位,略可伸缩。牙齿细长尖锐,密集排列成刷子状。全身覆盖小型弱栉鳞或圆鳞,鳞片延伸到背鳍和臀鳍,侧线完整但不明显,呈弧形。背鳍连续或稍有凹口,有硬棘6到16枚,软条15到30枚。臀鳍硬棘一般3枚,多至5枚,软条14-23枚。尾鳍圆形或截平,有15枚分支鳍条。
全球性分布,主要在热带海域,少数物种也生活在温带,也有部分物种能进入河口或者海湾,其中以印度-西太平洋地区最为集中。常见于浅水珊瑚礁或沙质海草地附近,水深通常20米以内,也有部分物种生活在200米的深水。我国有9属约57种,主要分布于南海,少部分进入东海南部。
蝴蝶鱼是典型的日行性鱼类,白天外出多群游或成对出现,利用视觉觅食,也能通过眼神互相交流,在表达攻击意图时会使暗色花纹消失同时增强底色让自己的体色更为明亮醒目,受惊吓时会迅速躲入珊瑚礁或岩石缝中;晚上在礁洞内休息。食性变异大并且针对不同的食物进化出了长短形状各有差异的嘴,有的啄食礁岩表面和缝隙中的小型无脊椎动物及藻类,有的在水层中捡食浮游动物,有的只吃活珊瑚的水螅虫等。不管是啄食无脊椎动物还是啃食珊瑚礁上的藻类,蝴蝶鱼都对珊瑚礁的良性发育起着积极作用。
蝴蝶鱼是一夫一妻制,成群活动时也会与伴侣游在一起,如果一对被分开,其中一条会向上游动以确定对方的位置。固定的伴侣关系至少会保持三年,而有些蝴蝶鱼可能终生配对。有时观察到成对的鱼常伴有一条无性别的幼鱼,推测当成鱼中有一条死亡后该幼鱼会成熟并成为新的伴侣,这一推测目前还未证实。关于蝴蝶鱼繁殖行为的研究并不全面,但有资料显示,热带海域的繁殖活动主要集中在冬季和早春,温带海域主要在仲夏时节,有些种群全年皆可繁殖产卵。它们会一对一的进行求偶,雌性准备产卵时身体会明显的膨胀,此时雄鱼会在雌性下方游动,用嘴轻推其腹部,引诱其游向海面,并在海面同时喷射配子,之后立即游回居住的珊瑚礁或海底,产卵行为通常在黄昏。某些蝴蝶鱼的落单雄鱼会在别的鱼成对交配时冲上去,将自己的精子加入到配子云中,以期延续自己的基因。由于它们的交配场所和栖息地深度一般相差10-15米,推测其没有育幼行为,但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证实这一点。
卵为透明球形,有浮力,孵化时间约为28到30小时,孵化后仍在水面漂浮,卵黄上有一滴油状物使其保持倒挂。个体长到约5.5毫米时成为仔鱼,它们头部的刺愈合成骨质的薄板,这在珊瑚鱼中是独一无二的,薄骨板的鞘延伸到头部以外,形成背侧和腹侧的刺,形态各有差异,仔鱼会经历两个月左右的浮游期,之后会沉入海底回到珊瑚礁生活,一般在夜间落地,定居后会迅速变态发育成幼鱼,薄骨板会在落地后的几周内被身体吸收。幼鱼通常独居,游泳慢,抵抗力也较弱,所以许多种蝴蝶鱼幼鱼在背鳍后端会长有深色圆斑作为假眼,同时有条纹穿过眼睛,以此让捕食者认错头尾,从而争取逃脱时间。有些种类的幼鱼会作为其他大型鱼的清洁鱼。许多种类的蝴蝶鱼幼鱼与成鱼的体色不同,多数种类长大后假眼斑会消失,而穿过眼睛的条纹则会保留。幼鱼约一年后性成熟。
尽管很多蝴蝶鱼很难在人工环境中饲养成活,它们在水族市场中依旧十分受欢迎,如果想要饲养蝴蝶鱼,应该提前了解其习性,准备好开口用的食物并且确保与缸内现有的生物没有冲突。由于蝴蝶鱼体质特殊,不耐运输且大多携带寄生虫和病菌,再加上毒捕的情况,很容易在运输过程中由于精神压力和互相争斗造成感染和体质虚弱,所以严格的检疫是必须的,没有足够的海水饲养经验还是不建议尝试蝴蝶鱼。
由于蝴蝶鱼漫长的浮游期,即便是容易饲养的品种也难以人工繁殖,因此市场上贸易的蝴蝶鱼都是野外捕捉且多数无法长时间饲养。尽管多数的蝴蝶鱼都被IUCN评为LC(低危),但是他们所面临的最大威胁并不是种群数量稀少,而是日渐萎缩的栖息地。蝴蝶鱼对于珊瑚礁的依赖性极强,它们的食物大部分来源于此,因此一个地区的蝴蝶鱼种群数量能够很好的反映出当地珊瑚礁的数量和健康情况,蝴蝶鱼种群也是环境学家判断海洋生态的重要指标之一。珊瑚礁需要蝴蝶鱼,同时蝴蝶鱼也依靠于珊瑚礁,一旦珊瑚礁不复存在,蝴蝶鱼也会很快随之消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感觉不错感觉不错 觉得不太好觉得不太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手机版| 珊海观 ( 浙ICP备2021006481号 )

GMT+8, 2024-12-1 05:28 , Processed in 0.083200 second(s), 31 queries .

站长QQ641742589

如果对本站的发展有建议的话还请随时联系站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